从《使徒行传》的福音进程看宣教的界限


使徒行传的基督大使命和宣教的阶段

《圣经》里有几个大使命,其中《使徒行传》的大使命是对宣教最直接的指示。《使徒行传》第一章第八节记载耶稣基督在升天前给祂的门徒的命令:“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主耶稣将传福音的步骤和进程清楚的告诉门徒,先在耶路撒冷犹太人当中把福音传开,进而扩展到整个犹太全境,这是指地域的扩大,然后是撒玛利亚,这是种族的扩展,最后传到地极,从地域和种族全方面将福音传遍全球各地。根据耶稣基督的大使命,宣教可以分成:耶路撒冷的宣教、犹太全地的宣教、撒马利亚宣教和直到地极的宣教。这四个阶段的宣教事工在两千年教会发展的历史中已经清楚的得到证明,也是基督教会普世宣教的基本策略和指南。那么这几个宣教的阶段或者说不同的宣教事工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是界限分明,截然不同,还是各自为政呢?或者是彼此交错互相配合呢?让我们回到《圣经》,看看耶稣的门徒们是怎样开展宣教,如何调和这四种不同的宣教事工的。让我们更加明白耶稣基督的大使命,也更加清楚如何实践基督的大使命。

初代教会的建立

自从五旬节圣灵降临,门徒得到能力,在圣灵的带领下遵行耶稣基督的大使命,首先在耶路撒冷建立了第一个基督教会,这是宣教的第一步,在犹太人的宗教中心建立了基督的教会。关于第二步从耶路撒冷到犹太全地,《圣经》里似乎并没有非常明显的记载,但是如果仔细在经文里查找,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一些线索。

首先我们知道,在五旬节圣灵降临的时候,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各地赶来过逾越节的,当中也包括从犹太地区来的人,这部分人信主以后不需要像那些从远方回来过节的人,要长期停留在耶路撒冷,因为他们很方便的就可以回到家中,又可以经常回到耶路撒冷参加教会的活动。这些信主以后回去的犹太人很自然的把福音带回自己的家乡。从教会发展过程里,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痕迹,彼得的两次重要的讲道,分别带领3000人和5000人信主以后,教会壮大了,影响力也增强了。

在《使徒行传》第五章12、14、16节记载:“主藉使徒的手,在民间行了许多神迹奇事。信而归主的人,越发增添,连男带女很多。还有许多人,带着病人,和被污鬼缠磨的,从耶路撒冷四围的城邑来,全都得了医治。”这里说的“在民间”很可能是在耶路撒冷以外的地区,后面更是明白的说“从耶路撒冷四围的城邑来”。

从司提反殉道开始, 初代教会的发展受到打击,发展的轨迹也发生了转变,相信这也是神的掌管和带领,让使徒把眼界放宽,转向更大的区域。从《使徒行传》第八章,路加的笔都在记录耶路撒冷以外的事工。除了几位使徒以外,大部分门徒都分散到了“犹太和撒马利亚”各处(徒8:1),路加把犹太和撒马利亚放在一起,看见当时这两个区域同时有大批的门徒开始宣教。在保罗蒙召之前,《使徒行传》的主要人物是使徒彼得,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不管说开始建立耶路撒冷教会,还是后来开始传福音给外邦人,彼得都是主要的人物。

“传福音的腓利” 的宣教

但是在给撒马利亚人的事工,彼得好像参与很少。反而是一个执事充当了主角,那就是号称“传福音的腓利”。腓利的撒马利亚事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反而让耶路撒冷的使徒有所顾虑,所以派使徒彼得前去验证。有趣的是当彼得和约翰给门徒按手的时候圣灵就降在他们身上(徒8:5-17)。在表面看是使徒的权柄,圣灵借着使徒被赐下。可是问题是难道只有彼得和约翰才有这样的权柄吗?之前腓利所做的工作难道没有效果吗?

如果是这样,那岂不是每次门徒传福音都要等候彼得等人来按手?显然教会历史不是这样的。那么为什么要等到彼得约翰来按手圣灵才降下来?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神要使徒们看到神的工作,让他们不要疑惑撒马利亚人是可以得救的。因为在前面已经说了,腓利已经在撒马利亚人当中行了神迹奇事,赶鬼治病这些从前使徒们所做的事情,腓利一样没少的都可以作,说明腓利是有圣灵同工的,也有神所赐的权柄。之所以等候彼得约翰来按手乃是为了让使徒们看到外邦人可以得救的事实。

这个腓利是七个执事当中除了司提反以外路加最关注的一位。对他的描述甚至比彼得以外的其他使徒都多。这说明他在当时是很有名的一个人,人们称呼他是“传福音的腓利”,大概为了和使徒腓力相区分。中文的翻译这两个人的名字有所区分,但是在希腊文里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字。执事腓利除了传福音给撒马利亚人以外,《圣经》还记录了他的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圣灵带领他给一个从非洲来耶路撒冷过节的太监,据教会传统这个太监后来在非洲建立了教会。腓利带这个太监信主并给他施洗,然后就被主的灵提了去,后来有人在亚锁都遇见他,从迦萨到亚锁都大约30公里,距离并不是很遥远,但是这样的经历《圣经》记载只有这一次,后来腓利又继续向北直到该撒利亚一路传福音。

腓利后来定居在了该撒利亚,保罗在第三次宣教回耶路撒冷的路上还拜访了腓利,这时候距离当初被按立为执事应该有近30年了,这时候人们还称呼他说“传福音的腓利”。腓利不但自己是一个忠心于福音的传道者,他也把自己的信仰传承下去,他的四个女儿都是圣灵充满的人。我们从腓利的传道生涯可以看到,他不但在耶路撒冷传福音,在非利士人的地区传福音(迦萨),也去撒马利亚传福音,在他来说没有界限,他所到之处就是他的福音工场。

使徒彼得的宣教历程

其实不只是腓利,我们看看使徒彼得,虽然后来他和众使徒与保罗行右手相交之礼,认可保罗是耶稣基督所呼召差派到外邦人之地传福音,他们向犹太人传福音。但是《圣经》记载第一次正式向外邦人传福音的却是彼得,这就是向百夫长哥尼流一家传福音。虽然不是他主动去的,而是顺服圣灵的带领。紧接着当他回到耶路撒冷以后就遭到了奉割礼的门徒的质疑。彼得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见证来纠正了那些狭隘的犹太人(徒11:17-18)。在哥尼流家,神让彼得看到圣灵浇灌在外邦人身上,也是通过门徒的说方言,再次通过明显的外在表现证实福音临到外邦人。为后来彼得在耶路撒冷作见证提供了支持。这节经文也常常被灵恩派认为说方言是圣灵洗的唯一标志,这是错误的解经。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现在绝大多数的基督徒都根本没有得救了。在后来的耶路撒冷会议上彼得再次郑重的宣告外邦人照样可以得到救恩的问题,彼得说“神赐圣灵给他们,正如给我们一样。”和他在撒马利亚人信主的见证是同样的目的,并不是一个得救的必须证据。彼得不但证明外邦人可以得救,而且不需要加入犹太教遵守旧约的律法(徒15:10)。这是对保罗巴拿巴等人极大的支持。作为耶稣基督的使徒,彼得长期周流四方传福音,他的脚踪绝不只是局限于犹太人地区,也不可能只给犹太人传福音。他在晚年也到过罗马,他曾长期牧养外邦教会,他写的《彼得前书》的收信人都是亚细亚省的外邦教会,说明他曾经到访甚至牧养过这个地区的教会(彼前1:1)。所以虽然彼得是犹太人的使徒、保罗是外邦人的使徒,他们并没有把自己限制在犹太人当中、或外邦人当中传福音。还是那个原则,顺应圣灵的带领,努力为主做工。

使徒保罗的宣教经历

最后说到使徒保罗,保罗是耶稣基督特别拣选的使徒。虽然不是十二使徒之一,但是他的使徒身份是《圣经》所见证确定的,也是得到众使徒接纳认可的。他是整个基督教历史当中至关重要的人物,可以说保罗和其他使徒一样是基督教会的柱石。甚至保罗在某种意义上所作贡献更大。单从对《圣经》的贡献,保罗的书信在整个新约圣经里占了接近一半。若从建立教会的数量上更是没有任何一个使徒可以和他相比,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林前15:10)”。保罗不是一个骄傲自满的人,这是他真实的表白,诚实的见证,不是摆自己的功劳,他说全是靠神的恩。

保罗自己从耶稣基督领受的异象是“远远的到外邦人当中传福音”,他也确实是忠心的遵照主的使命去做。但是我们若研究一下保罗在宣教过程中的一个惯例就发现一个似乎和他的使命不太吻合的现象,那就是不管保罗到了哪里,他第一个去的地方一定是犹太人的会堂。既然是给外邦人传福音,为什么反而先去犹太人的会堂呢?这不是和他的任务相抵触吗?犹太人的会堂里绝大多数是犹太人,只有极少数的归化犹太教的外邦人。保罗这样做不是违背主的命令,而是真正的明白主的命令。主耶稣差派他去传福音给外邦人,并没有禁止他传福音给犹太人。保罗深知主的心意,正如他所说的“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他不轻易放弃一切机会传福音,不管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都是他的福音对象。他优先去犹太人的会堂是有他的道理的,因为犹太人有旧约信仰的基础,当他们明白耶稣就是基督,他们盼望的弥赛亚以后,他们比外邦人更容易相信,而且一旦信了,他们的信仰会很坚固的。这是他的宣教历史已经证明了的。而外邦人却没有这样的信仰背景,相对难度会更大。保罗需要很快的建立教会,培养同工,从犹太人当中更容易建立起同工队伍。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保罗对自己同胞的负担。他在《罗马书》里反复提到了犹太人的救恩问题。他希望自己的同胞都能认识耶稣是救主,得到永远的福分。当谈到他的同胞的时候,保罗的真挚的情感让人感动,他说“我心里所愿的,向神所求的,是要以色列人得救(罗10:1)”。看到他的同胞心里刚硬保罗心里常常难过伤心。他说:“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罗9:3)”。这是多么大的爱呢?保罗是真的效法基督的人,虽然那些犹太人毁谤他、逼迫他、攻击他、对他恨之入骨。他还是希望他们能悔改得救。他不是说漂亮话,这是保罗真心的话,这是从神而来的大爱。

保罗传福音给人不是因为那个人有多好,配得福音,而是因为神的爱激励着他,是神的托付。耶稣知道保罗的人品和心志,耶稣基督对保罗的拣选是最智慧的。保罗的志向是将耶稣基督的福音传到地极。在他的观念,地极就是当时航海所能到达最远的地方西班牙。作为人的局限他不知道主耶稣的大使命不是在他的有生之年可以实现的,而是给所有信耶稣的门徒。保罗凭着对主的忠心尽了自己的所能,他也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剩下的部分留给后来的门徒继续下去,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向世界上的未得之民努力传福音。

我们在保罗身上看到的也是和腓利,彼得等人一样的心志,抓住一切机会为主做工,虽然他是外邦人的使徒,他忠于自己的身份,但是他不会因为这个身份而忽略自己的同胞,这是值得我们好好思想好好学习的。综合几位初代教会主要宣教圣徒的经历,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四个宣教的事工是互相融合,彼此推动的,他们不是彼此孤立相互排斥的,因为最终的目的是把耶稣基督的福音传给人,过程不是最重要的。

反思当代教会宣教事工的问题

我的一个朋友,是从中国来的投资移民家庭,他们有机会来到了这个教会,也被鼓动参加了非洲的短宣,有意思的是,他们全家都还没有信主啊,他们去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习做好事,花钱行善,得到心理的安慰,也给孩子一些有意义的经历,母亲带着女儿去了一趟非洲,照了一大堆照片,开开心心的给朋友看,确实达到了一个美好的回忆的目的,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旅游。可是直到今天这一家人还没有真正信主,只知道教会的活动是好的,愿意帮助人,值得尊敬。宣教传福音的目的是什么呢?我真的很怀疑这个教会在组织这些短宣的时候,还记得主耶稣的诫命是什么吗?身边的朋友还没有信主,却去地极宣教,而且让没有信主的人去宣教,多么可笑的事情!这种作法完全背离了基督的使命,不是去宣教,而是旅游度假。现在有些所谓的宣教活动是为了宣教而宣教,反而忘记宣教的最终目的,是带领人认识神,建立基督徒的属灵生命,他们去追求一个外表的形式,一个令人赞赏的项目,却忽略了最根本的传福音的实际。就像是那些文士法利赛人,拘守一些律法的仪文,却没有遵行神的真正的诫命,就是公义和爱。

宣教的目标导向是领人归主

感谢主我所在的教会是属于福音派的小教会,我们比较重视传福音,比如我们开展的小留学生事工,给那些在私立学校的高中留学生提供一些帮助,包括课后辅导,业余锻炼活动,中国式晚餐。给那些身在异国的孩子们一些关心和温暖,让他们感到被关怀被爱护,在适当的时候将福音带给他们。传福音是出于神的爱,在传福音的过程要彰显基督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些成绩,完成一些任务,这样往往让人觉得带有功利目的,这样的传福音果效不一定会好。我们以前的教会在每年冬季都会组织去Downtown参加一个叫作“避寒运动”的慈善活动,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提供温暖,包括食物,住宿,陪伴。我和妻子参加过两次,虽然我们没有机会直接跟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聊天传福音,我们只是在厨房帮忙预备饭食。但是在这些活动当中我们还是感到了服事主的喜乐,耶稣说,“只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这人不能不得赏赐。”当然我们作主的工绝不应该为了得到赏赐,但是主看重我们的是一颗仁爱之心,因为神就是爱。

主耶稣给我们的命令就是要彼此相爱,不是有选择的爱你喜欢的人,而是爱所有的人,耶稣爱那些恨他,嫉妒他的人,我们要效法基督,在世上活出基督爱的生命。最好的传福音是用自己的生命见证耶稣,吸引人认识主。正如彼得所说,“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个人。”我们每一个基督徒都应该是一个宣教士,一生的宣教士。每时每刻都为主作见证。就像初代教会的那些圣徒,随走随传,得时不得时都要传福音,这是主耶稣大使命的核心。宣教事工之间不应该有界限而是合一的,因为有同样的目的和使命。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耶稣基督家谱里的5个女人

合神心意的人(1)- 诚心认罪悔改

今天的基督徒要守“十一奉献”吗?